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在《百年孤独》一书中,将失眠描述成“现代的时疫”——失眠不仅使失眠者容易健忘、身心疲惫,而且会像瘟疫一样在人与人之间“传播”……虽然这只是一个比喻,但是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的确像“魔咒”一般困扰着很多人。有数据表明,在我国大中城市,感觉“睡不好觉”的人数占到了三到四成。
随着失眠人数的增加,安眠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次也越来越大,其滥用与成瘾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。如果说失眠是“时疫”、“魔咒”的话,那么药物成瘾更是一场“噩梦”。为什么安眠药会成瘾?如何避免其上瘾呢?如果发现安眠药已上瘾,怎样停药才更加合理呢?利眠贴将一一为您解答。
01
安眠药为什么会上瘾?
了解药物依赖性
要想回答这个问题,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“药物成瘾性”。药物依赖性是世卫组织对“药物成瘾性”的专用术语,指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,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,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;用药目的是要感受它的精神效应,有时也是为了避免停药引起的不适,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。
药物依赖性可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,其主要特征表现为:
1
心理依赖:依赖者具有持续地或周期地渴望体验该药物的心理效应,这种愿望可以压倒一切。
2
躯体依赖:依赖者必须继续用药,方能避免戒药后的戒断症状。各人的戒断症状轻重不一,包括种种不适感和躯体症状。
3
不同程度的耐受性:需要的剂量往往越用越大。但有的药物耐受性不明显。
可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物一般具有“精神活性”,世卫组织将其归纳为八大类,其中就包括了巴比妥类、苯二氮卓类催眠镇静药物。
02
安眠药成瘾的原因
安眠药成瘾,可能与以下三点原因有关:
1
药酶诱导作用:催眠镇静药物在体内一般会受到肝脏药物代谢酶的作用,长期服用一种安眠药,会促使肝药酶增加,及所谓的“诱导现象”。一旦出现诱导现象,安眠药的分解加快,维持同样的催眠效果需要的药量增加,药物出现“耐受性”。
2
安眠药会改变睡眠结构:失眠者借助药物建立的睡眠,和一般的生理性睡眠不同,其睡眠结构发生了改变。长期用药会强化新的睡眠结构,停用药物则入睡更加困难,从而使用药者对药物形成依赖。
3
戒断反应明显:巴比妥类、苯二氮卓类催眠镇静药物存在明显的戒断反应,为了避免戒断时的不适感,用药者也会继续用药。常见的戒断反应包括:
1、
焦虑症状:焦虑、易激惹、出汗、震颤、睡眠障碍等;
2、感知觉改变:表现为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强、异常躯体感觉、异常的运动觉等;严重者还有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倾向;
3、其他症状:一些症状严重者还会有癫痫发作、谵妄和高热的症状;更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抑郁、自杀行为。
可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物一般具有“精神活性”,世卫组织将其归纳为八大类,其中就包括了巴比妥类、苯二氮卓类催眠镇静药物。
03
如何避免安眠药上瘾?
应该说,合理使用安眠药是避免其形成药物依赖性的最有效的手段。安眠药的合理使用应坚持以下原则:
1
选择合适的催眠药:
如果睡眠问题是入睡困难,应选用起效快的药物(如唑吡坦、佐匹克隆);
如果睡眠问题是睡眠浅、易醒、睡眠时间短、早醒等,应选用半衰期长的药物(如替马西泮、艾司唑仑、氯硝西泮);
如果患者合并患有抑郁,应考虑抗抑郁药(如多虑平、米氮平、阿米替林)。
2
维持最低有效剂量,避免持续、长期使用:一般来说,安眠药应从低剂量开始用起,并维持最低有效剂量;尽量避免持续每晚都使用,避免连续使用超过2—4周,只在真正有必要时才使用。
3
特殊人群用药需特殊管理:
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避免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,因为可能产生肌肉松弛作用而加重呼吸暂停;
老年人对药物更敏感,耐受性更差,且往往伴有其他慢性疾病,使用多种药物。所以老年人在使用安眠药时应特别谨慎。
有些安眠药可以通过胎盘,因此孕妇尽量不要使用,尤其是分娩前几天不要连续用药。
04
安眠药停药的原则及方法
安眠药需要停药时,为了防范戒断反应,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。
1
安眠药停药原则:
1、考虑个体用药的方式;
2、平衡治疗风险和收益;
3、减药要慢,以避免出现反弹性焦虑、焦虑复发或者戒断症状,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;
4、逐渐减少剂量,在最后几个星期减得最慢,观察延迟的停药症状(2~4 周或更长);
5、逐渐减药以确保尽可能避免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,即使出现,其表现也会持续时间较短,并且容易控制;
6、根据患者的需要,如果可能,可使用其他治疗,如心理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。
2
安眠药停药的方法:
1、逐渐减量
适用于轻中度戒断症状者,但目前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逐渐减量方案。一般认为,对于大多数的安眠药,在最初时,减药速度可以快些,如在第一周减少50%。后面减药慢些,如每减少10%—20%。间隔3—5天。但是,如在减药过程中患者出现难受的戒断症状,可以暂时保持剂量不变甚至增加剂量直到症状消失。
2、替代治疗
适用于戒断症状较重者。镇静催眠药的选择正逐步从苯二氮卓类向非苯二氮卓类、从非选择性向高选择性的方向发展。
3、对症治疗
戒断时的失眠治疗推荐使用催眠药唑吡坦,或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。有抑郁症状的慢性滥用者建议使用足量的抗抑郁剂。
以上介绍的关于安眠药成瘾与戒断的一般知识,不过也没有必要过度的担忧;临床上对安眠药的安全性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和停药是可以放心的。如果您出现了安眠药成瘾的状况,需要就医治疗。